頌缽紓壓音療
用聲音把壓力「關小聲」,讓專注與睡眠回到正軌

我們的觀點
- 壓力不是只靠意志放下:身體喚醒高、呼吸急淺,腦袋很難「自己安靜」。
- 用可預測的聲景 + 呼吸節律:以缽聲泛音與節律做「外部節拍器」,協助副交感切換。
- 放鬆要能延續到生活:把場域中的平靜,轉化成睡前節律與日間微練,才能長期有效。
適合對象
- 高壓工作族:腦內雜訊多、切換不了下班模式、睡前翻來覆去。
- 運動愛好者:賽前需要沉穩專注、賽後需要更快回到恢復曲線。
- 銀髮與照顧者:以溫和方式安定情緒與張力。
- 長期緊繃/耗能族:肩頸繃、胸口悶、呼吸急淺,想找回身心的「慢按鍵」。
你可望感受到的變化(主觀回饋)
- 身體張力下降:呼吸較深、肩頸鬆、內心安穩。
- 專注與情緒更穩:腦內噪音減少,較能「停下來」。
- 睡前節律建立:更容易入睡、夜間起伏降低(感受因人而異)。
- 訓練更好接:隔天疲勞感下降,練習品質更穩定。
溫馨提醒:此服務屬放鬆與覺察輔助,不作醫療效能承諾;效果因人而異。
我們的方法(淺白版)
- 聲景層次:以金屬頌缽/水晶缽的低至中頻泛音,營造可預測節律,降低生理喚醒。
- 呼吸引導:延長吐氣、溫和停頓,帶動迷走神經參與,協助身心降速。
- 身體覺察(Somatic Awareness):掃描張力點,放掉不必要的緊,讓安靜可被感受。
- 整合回日常:提供3–5 分鐘「微練」(辦公中場休息/睡前),把平靜「帶回家」。
服務流程(60 分)
- 簡談與目標
- 當日壓力/睡眠自評、理想狀態與禁忌確認。
 
- 呼吸校準
- 找到你舒服的吸吐節奏與姿勢(仰躺/側臥/坐姿)。
 
- 聲景鋪陳
- 頌缽/水晶缽分層進場,依反饋調整音量、缽位與節奏。
 
- 身體掃描與安定
- 引導注意力流經頸肩/胸椎/腹骨盆等常見張力區。
 
- 收束與整合
- 回到日常節律,交付個人化「微練」與 24 小時建議。
 
與課程/修復銜接:訓練前偏專注啟動(輕量);訓練後或休息日偏深層鎮定(降喚醒)。
服務型態
- 一對一:完全依你的敏感度與節律調整。
- 雙人/小團體(2–6 人):同質性需求(同事/同隊)可共修聲景。
- 線上版:需耳罩式耳機與安靜空間;仍包含呼吸指引與微練教學。
你會得到的交付物
- 前後主觀自評簡表(放鬆度/睡前狀態)。
- 呼吸節奏卡(個人化吸吐比與練習情境)。
- 3–5 分鐘延伸練習(音檔或文字指引)。
- 24 小時建議(聲音/藍光/咖啡因/運動時機)。
- 銜接建議(與訓練、按摩/科技修復 的一週節奏安排)。
若你有穿戴裝置(如睡眠時長、HRV),可自行觀察趨勢變化;僅作自我回饋,不作醫療判讀。
準備與注意事項
- 穿著:輕便舒適,方便平躺或坐臥;可自備薄毯。
- 飲食:課前 1–1.5 小時清淡飲食,避免過飽與酒精;咖啡因酌量。
- 環境:手機靜音;對聲音敏感者請先告知偏好音量。
- 安全聲明:此服務非醫療;如有下列情形請先諮詢/告知:
- 懷孕高風險、近期手術/重大外傷
- 心臟植入物/節律器、嚴重循環問題
- 嚴重偏頭痛/癲癇史、對聲音極度敏感
- 任何你認為需要專業評估的狀況
 
常見問題 (FAQ)
Q:和「頌缽振體鬆筋療育」有什麼不同?
A:「紓壓音療」更聚焦降喚醒與睡前節律;「鬆筋療育」會結合更多身體鬆筋引導。兩者可依需求交替。
Q:一次就會有感嗎?
A:許多人第一次就能感到安靜與放鬆;建議4–6 週節律化安排,讓身心記住這個狀態。
Q:會不會吵或太刺激?
A:我們遵循舒適偏好原則,依你敏感度調整音量、缽位與節奏。
Q:可以多人一起做嗎?
A:可以。2–6 人的小團體很適合團隊或家人,亦可辦理線上/線下工作坊。
Q:能改善失眠嗎?
A:我們不做醫療承諾;本服務旨在放鬆與節律建立,常被學員用作睡前儀式與日間紓壓工具。
